新世紀論壇新聞發布新論壇就2014/15年度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建議

新聞發布
新論壇就2014/15年度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建議
雖然外圍經濟環境不明朗,但在內地經濟發展的帶動下,香港經濟可達溫和增長。不過,通脹壓力維持,房屋短缺問題嚴重,貧富懸殊未見紓緩,人口老化問題,年輕一代對現狀不滿,特首競選承諾尚待落實等等,市民都希望政府能透過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回應市民的訴求,就此,新論壇向特區政府提交以下建議。

1.    期待施政報告逐步落實競選承諾

新班子就任一年多,新論壇明白現屆政府在處理房屋,貧窮及其他民生問題上的努力,然而,由於上屆政府缺乏長遠規劃,市民期望現屆政府能以更大力度去處理這些深層次矛盾。另外,行政長官在競爭期間曾許下的承諾,例如新論壇較關心的制定長遠產業政策、落實家庭友善政策改善託管服務,設立體育專員、成立文化局等等,我們都期望政府能在來年的施政報告推出具體落實措施。

2.    加強應對國家深度改革帶來之危與機  推動粵港澳自貿區

在十八大三中全會後,國家的經濟改革進一步深化,全面走向市場化,而自貿區計劃的推行,都對香港的發展帶來巨大挑戰,但香港社會對這些危與機欠缺足夠的關注,更遑論有應對之策。新論壇認為,特區政府應該進一步帶領香港社會就國家深度經濟改革對香港帶來的影響,制定應對策略,並且積極推動及參與粵港澳的發展,維持香港的城市競爭力,為香港建立更多元和持續的經濟發展方向。

3.    開拓商機助中小企發展

香港經濟表現雖然尚算穩健,但經濟結構仍然過度倚賴房地產與及金融業等個別產業,中小企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至於自貿區的發展,不單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為協助中小企發展,保障基層的就業機會,讓香港的經濟結構趨向多元,
特區政府應加大力量支援香港中小企發展,具體建議包括:

1    制定政策或成立專責部門,積極開拓香港未來經濟發展路向與及新興主流產業,推動香港產業多元化發展。
2    成立專責發展中小企之部門,了解中小企現時面對的挑戰,考慮及制定各項支援中小企的措施,為中小企茂盛生長創造條件。
3    提升中小企的競爭力,為中小企經營者提供更多培訓,協助中小企轉型,讓傳統行業經營者能適應新行業之發展。
4.    了解香港廠商在內地的經營情況,加強與當地政府協商,為面臨倒閉困境的香港中小企盡量提供協助。

5.    延續寬減措施  增設四項免稅額

香港通脹高企,工資增長又未能追上,令市民對財政預算的紓困措施有一定期望。新論壇認為,除了一般性的寬稅措施外,政府應增設新論壇一直要求的四項針對中產人士的免稅優惠,稅務寬減,除了可以減輕中產人士的稅務負擔外,更可提供誘因,推動醫療保險及大廈維修等相關政策,這四項免稅額包括:

1.    子女教育免稅額:除現有供養子女免稅額,應增設子女教育免稅額,學費(包括子女海外留學)可作扣減稅項用途,每年上限為五萬元,以減輕中產人士高昂的子女學費負擔。
2.    私人醫療保險免稅額:設立私人醫療保險免稅額,私人醫保的供款,可作扣稅用途,以每年兩萬元為限,一方面提供購買私人醫保的誘因,另一方面減輕中產人士的稅務負擔。
3.    大廈維修免稅額:業主可於每十年就其自住物業的大廈維修開支申請扣減一次的免稅額,以五萬元為限,鼓勵業主為大廈進行維修。
4.    私人樓宇租金免稅額:為減輕中產家庭租戶的開支,政府應增設私人樓宇租金免稅額,無物業中產家庭的租金支出,可作扣稅用途,每年五萬元為限。


6.    設立境外進修學生貸款計劃

香港資助大學學額嚴重不足,資助學位競爭激烈,而大量副學士畢業生亦加強了學生進修取得學位的期望,不少學生亦希望擴闊視野,到境外進修。故此,新論壇建議政府,設立有名額限制的境外進修學生貸款計劃,初步建議每年提供4000個名額給有需要的學生申請,提供每年不多於10萬元的學生貸款(以三年為限),讓有經濟困難的學生可到境外修讀學位課程,培訓青年人才回饋社會。

7.    加強與內地合作  研究綜合廢物管理設施選址

香港每日於堆填區棄置的固體廢物超過一萬三千公噸,而現有的三個堆填區將陸逐在未來數年飽和,妥善解決固體廢物問題可謂刻不容緩。雖然政府已有計劃發展以焚化為核心技術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然而選址問題卻加重了計劃的困難,設施能否動工仍是未知之數。有鑑於此,新論壇建議政府,在合乎成本效益及各項條件下,與珠三角地區加強減廢合作,考慮在偏遠的小島作綜合廢物管理設施選址的可行性,以有效地處理香港的固體廢物問題。

8.    借助內地條件紓緩香港人口老化

根據政府去年公佈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估計在2041年,香港有三份一人口是65歲或以上。香港人口急速老化,對安老服務帶來極大壓力,不少經濟條件有限的長者,被迫以較低的生活質素安老。新論壇認為,為維持長者的生活質素,特區政府可借助內地較低的生活指數,用發展公司的模式,在珠三角地區建立安老社區,引入整全的社區概念,完善醫療及福利等配套,增加福利的可?性,吸引長者居住,將為長者提供更多安老的選擇。

9.    避免派糖主導  善用盈餘作長遠投資

政府在過去多個財政年度,均出現巨額盈餘。財政司司長近日表示,終審法院就綜援申請資格的裁決,將無可避免增加來年的福利開支,而有關長遠財政影響還有待評估。不過,有報導指今年財政盈餘估計達300億港元,比原來政府預算的49億赤字有?極大差距,假如今年再度出現大額盈餘,如何“派糖”就必然成為預算案的焦點。

為確保政府財政穩健,政府過去處理盈餘的方法,不是大幅度增加經常性開支,而是透一次過的寬減措施;注資或設立不同的基金(如關愛基金);或是將盈餘納入儲備,來處理財政盈餘帶來的“問題”,但這三種方法的局限愈來愈明顯。

恆常地執行一次性的寬減措施,只能起短期作用,是治標不治本。事實上過去6年政府已累積“派糖”1805億元,對解決社會問題幫助不大,亦不是善用盈餘的有效方法。至於注資基金,政府去年注資400億入不同的基金,政府不同的基金總額已高達1070億。社會有意見認為,政府透過注資基金來取代經常性開支,有架空立法會之嫌。再者,以基金的投資回報來代替恆常性開支,財政力度有很大限制,一些關鍵的政策範疇,必須以更穩定的開支方式來大力推動。另外,政府目前儲備十分豐厚,高達7,400億,是歷史新高,數額足夠兩年政府開支,故此政府已經缺乏再將盈餘撥入儲蓄的理據。

故此,政府除了適度地增加經常性開支外,新論壇建議,政府應參考撥出500億作醫療改革的做法,撥出較大金額,設立社會工程的專項撥款,為幾項關鍵社會問題(如扶貧、教育、長者等)作一次過的撥備,開放給社會討論如何使用,凝聚民間智慧,達成共識後便可使用專項儲蓄。成立專項撥款將可讓市民看到政府解決問題的決心和承擔,亦是更善用盈餘的一個方向。